3月27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在这样一个播种移苗、万物复苏、千里共寻的美好时刻,南昌大学环化学院迎来了我院杰出校友邱定藩院士为全院研究生和部分教师作了一场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在环C446,虽然教室很大,但是现场有很多前来听讲座的师生,有些只能站着听,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的追求,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报告伊始,邱定藩校友就说:“我离开南昌大学(以前叫江西工业大学)几十年了,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在讲报告前,我想和各位学生讲讲,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你们要记住两点:一、在博士和硕士学习期间,要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专业基础好了,我们与985学校的学生竞争才不会占下风;二、在知识学习方面,要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足够广泛的知识,我们搞研究才能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而少走弯路。”邱院士举了自身例子说明知识面广的重要性,他曾经做了一个研究长达8年,后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这个研究没被采用,自从那以后,就努力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广。
接下来的报告过程中,邱院士以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风格,从低碳经济、我们重金属工业气体排放情况、我们重金属的环境污染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在座听友带来了一场围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漫谈式的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
在讲低碳经济的时候,邱院士引入了当今比较流行的“循环经济”这个词,讲述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和联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而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利用“3R”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资源和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谈到环境污染时,邱院士从20世纪中期著名的环境污染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1948年美国多诺拉镇污染,1961年日本四日市污染。在引入环境污染这个概念时,邱院士从一本叫瑞秋·卡森著作的《寂静的春天》给我们讲述了环境污染概念的由来。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1992年,该书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有影响的书。这些年来,各国也开始了重视环境保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关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工业界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自己的分内之事。
最后,邱院士从谈学术到谈人生,邱院士谦虚地说:“我能评上院士,不是说我个人有多优秀,而是我的团队很优秀,很多人都比我优秀,我当上院士只不过是运气比其他人好点而已。”邱院士谦虚的态度感染了在做的各位,让我们深深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一个工程项目,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成功完成任务。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要有大山的品格——傲然挺立、峭壁千仞;也要有大海的胸怀,感受无处不在的鲜花、春风、杨柳、和煦和温暖。邱院士的讲话为本次学术报告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互动环节,听友们踊跃提问,邱院士一一耐心作答,切中肯絮的回答赢得掌声阵阵。讲座结束之后,仍有许多听友意犹未尽,走上讲台主动与主讲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邱院士高屋建瓴的学术讲座为我们院师生带来了文化大餐,也引发了大家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相信这对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刘玉德 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