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之窗
外宣书的有益尝试——《中国的走向》丛书
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36个年头。从大处着眼,可以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致走过了两个阶段:以2000年为界,此前主要任务是“改”,即由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此后是“建”,即在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后,怎样去完善它。尽管市场经济至今仍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经济体制,但是它也存在弊病,至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消除其弊病。市场经济导致的“马太效应”和收入差距扩大化,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穷有穷的问题,富有富的问题,有的时候富的问题比穷的问题还难解决。过去要跨越“贫困陷阱”,现在则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难度并不比前者小。
  当历史任务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有一个思想能否跟得上的问题。现在的改革是一个大系统的改革,对大系统进行改革,需有正确的顶层设计。我们今天就进入了这样一个改革新阶段,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顶层设计。对这个顶层设计,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宣传,使国内外关心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人们都能够及时正确地理解、把握中国的未来走向。
  此时出版适合外国人阅读的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中国的走向》丛书,难度可谓不小,因为不仅牵涉到外国人的语言文字、阅读习惯以及对另一种文化的理解,还需要对时效性很强的相关政策进行准确的解读。综合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中国的走向》丛书总体上是做得很不错的。
  这套丛书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推出的,对政策的解读十分准确。丛书以“五位一体”外加“党的制度建设”,六本书一次性推出,很好地把握住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另一方面,该丛书内容简洁,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同时又兼顾了国内读者的阅读兴趣。丛书在整体框架设计、内容详略选取、历史逻辑梳理等方面都下了功夫。
以往我们的对外出版常常是在国内有了一定影响后,才由外国专家、出版社翻译出版,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因此,对外宣传书籍的出版也要具有创新意识。我们在经济上走出去的同时,外宣书籍也要创新思维,要能够适时、主动地向世界解释我们的话语体系,阐述我们的政策主张,表达我们和平崛起的理想和愿望——《中国的走向》丛书可以说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346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