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7点,成均馆大学汉文系副教授金荣镇在人文楼B230开展了题为“明清小品对朝鲜时期汉文化的影响”的讲座。讲座由韩东老师主持并翻译,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金荣镇老师肯定了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由于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相邻优势,韩国成为了接受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国家。并且在当时,汉文和韩文都是韩国的官方语言。接着,金老师指明了小品文与正统散文和古文的区别。从文体上来看,小品文属于特殊古文的分立。古文具有公共性、功用性等基本特点,小品文则将功用性发展为了个人性。
随后,金老师详细地讲述了汉文学在韩国的发展情况。汉文学最开始受到了韩国汉阳群众的推崇,随着朝鲜王朝衰败,汉文学也逐渐没落。到19世纪70年代,由于汉文学作品选入教材、古文调查规模扩大,汉文学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金老师提到,通过观察文人学者作品中小品文的所占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创作倾向及受汉文化影响程度。
讲座结束之余,金老师讲述了朴趾源的作品《伯姐赠贞夫人朴氏墓志铭》,他用古韩语通读全文,使同学们新奇地感受到了古韩语与汉语的发音差异。金老师还逐句解释了文章内容,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明清小品文对朝鲜汉文化的影响。
人文学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