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系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莅临建筑工程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28  来源: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浏览:

    2015年12月26日下午3点,建筑工程学院在建工楼A421报告厅举办了题为“钢—混泥土组合结构新进展”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特邀结构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与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获得者聂建国院士主讲。熊进刚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建工学院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参加,座无虚席。
    在讲座中,聂院士首先介绍了结构工程的受力特征,并对钢材与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前者抗拉好、抗压受限、单位重量的承载力高、延性好;后者抗压好、抗拉差、单位重量的承载力低、延性差。接着提出了结构的发展趋势:高性能结构。引出本讲座介绍主体之一:组合结构。它可为解决结构工程的难题、发展新型结构体系、实现高性能结构提供新的选择。然后,聂院士对钢筋混凝土梁、钢—混泥土组合梁、钢梁三者分别从其破坏形态、受力性能、技术经济性能方面做了详细的比较。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做了系统的阐述,详细分析了其发展需求、结构特点、适用范围。此外,聂院士结合工程实例的应用,分别介绍了双向大跨组合梁板结构、大跨组合转换结构、混合连接节点、臂桁架组合节点、伸臂桁架组合节点和钢梁腹板开洞组合梁。和传统混凝土相比,双向大跨组合梁板结构主要优势在:1、承载力高、刚度大、跨越能力强。2、降低截面高度25%至40%。3、减轻自重40%至60%。4、降低周边承重梁高度。对比双向组合楼盖,单双向混合组合楼盖在满足双向传力的同时,可减少交叉节点数量37%。
    聂院士还讲解了抗拔不抗剪连接技术,用以提高结构整体稳固性,提高抗裂性与整体稳固性。此外还介绍了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的工程应用。聂院士强调,整体稳固性和构造措施设计很重要,有效的技术应该是简单的,结构工程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前景广阔,应通过合理优化的结构体系实现建筑美,尽可能避免为了建筑的视觉冲击而产生不合理的结构体系。聂院士嘱咐同学们要有社会责任感,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科学创新,号召“不唯书、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共同努力,早日实现中国土木工程强国梦。
    讲座尾声,聂院士对现场老师与同学们踊跃提问的内容表示非常满意,并分别做了详细解答。最后,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建工学院 陈越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方璐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346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