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下午15时,江西省城乡建设厅中心主任、江西省世界遗产和风景管理中心主任丁新权应邀来到我校,在外经楼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细嘉主持, 学院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教师,以及2013级人文地理、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及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丁主任从世界遗产的标志介绍为开端,对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详细的讲解。报告会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世界遗产的回顾;第二、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发展(1985~现在);第三、案例介绍。详细介绍了世界遗产的定义、地位以及世界遗产相关的组织体系,如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等,并向大家回顾了世界遗产的在世界上的发展历程。同时向我们介绍关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流程、操作指南,通过介绍了解到世界遗产申报需要18个月,每年只接受45个申报项目。截止2012年总共有187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止2013年6月共计1000项世界遗产,分布于141个国家,其中自然遗产198处,文化遗产773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29处。在介绍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丁主任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长变化,截止2013年7月我国共有45处世界遗产,文化遗产27处,自然遗产10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4处。丁主任在肯定我国申遗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及世界遗产申报都存在偏重于文化遗产申报,自然遗产数目相对偏少的问题。丁主任还向我们展示作为一个对世界遗产工作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具备的5点条件,包括遵守新约、设置机构、建立国家遗产体系、监测制度、建立培训制度。在第三部分案例介绍中,丁主任介绍了他主要参与与熟悉的四项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庐山、三清山、中国丹霞(砂岩)、新疆天山。并对每处世界遗产申报成功要素进行了点评。在介绍新疆天山时,黄细嘉院长和大家分享了丁主任在新疆天山遗产申报工作中的舍己为人的小事迹,获得了全场听众热烈掌声。最后时候,丁主任积极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与大家一起讨论了申遗的利弊。
丁主任用清晰、朴素的语言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让大家对世界遗产相关知识了解有了清晰的认识。对申遗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责任感有了深刻体会。整个报告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激发了同学们对此申遗工作的极大兴趣与热情。
(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 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