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中华文艺界协会会长吕红博士受人文学院邀请,专门从旧金山赶来在我校人文楼B230开展了题为《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华因子》的讲座,讲座由公仲教授主持,人文学院17、18级研究生参与。
吕红博士现为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总编,中国侨联文学艺术家协会海外顾问,美国俄亥俄大学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美国情人》、《世纪家族》、散文集《女人的白宫》、小说集《午夜兰桂坊》等。作品获多项文学奖(包括中华散文奖、女性文学奖)。
讲座伊始吕红博士提供了华文文学的主要脉络:一是华文书写嬗变从老华侨、留学生到新移民文学;二是对《现代文学》与《红杉林》关系的思考;三是《红杉林》作家群特质及嬗变。吕红博士还着重指出海外作家群就在于一个“变”字,作家的身份特征在变化中难以辨认,多数笔耕者恍若流星般闪过,少数如七星北斗版闪烁。对比联想“五四”新文学的风潮,当今海外作家的欲求则更多是面对中西文化冲击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者们对整体海外作家创作评价首先是肯定其文化精神上的突破。
讲座结束之际,吕红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在场的学生也就本次讲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吕红博士也都一一进行了回答。此次讲座为大家带来了海外华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激发了大家学习研究海外文学的兴趣。
人文学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