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9日,人文学院共24位研究生在龚老师的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前往位于安义县的安义千年古村落。上午9时,大巴车正式出发。经过了将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环境优美,极富古风气息安义千年古村落。在村落门前,同学们和老师合影留念。接着,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参观。走进大门,导游向大家介绍了安义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紧接着,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大家走进第一个村落—罗田古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该村均为黄姓,传为祝融帝后裔为避战乱,于晚唐广明年间由湖北蕲州迁徙至此。民谣有云:"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足见罗田黄家名声之大。该村乃当年香客赴西山万寿宫朝拜许真君的必经之地,帮店铺比肓,商贾云集,称一时之盛。该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清晰可见,整个村庄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民居古建、砖雕、石刻、木雕构件古朴而精美。该村有"长寿村"之誉。唐代黄樟生机盎然,"寿康"方井泉水甘冽,驻足古村,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之后是水南古村,该村村民为古罗田村黄氏分支后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一能公在此开新基拓新村。该村现存古屋规模宏大,装修考究,雕饰精美,栩栩如生,令人叹服,驻足于当年张勋"辫帅"打工时所出入的古屋,流连于丹桂飘香的黄氏宗祠,游人们仿佛还能蝗到那渐渐消逝的历史的回音。这里的"水南民俗馆",陈列有许多不可多得的展品,看见这些丰富的物件,不难想象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情和景。主要景点有:占地八亩拥有48个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余年的唐代黄樟;再现昔日罗田繁华商贸景象的400余米长的古街道;反映江南农村民俗文化特点的水南民俗馆;商贾名媛起居的闺秀楼;雕有一百只形态各异蝙蝠堪称中国窗雕工艺一绝的"百福图";体现忠孝节义的黄氏、刘氏祠堂;雕龙画凤江南农村少见安义古村群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曦庐(墨庄)等。
上午12时至下午2时为同学们的午餐和自由参观时间,大家三两成群,或拍照,或观景。下午我们参观了最后一个古村京台古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该村有刘、李两大姓。刘姓村民,汉代学者刘向后裔,初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迁居此地。明初洪武年间,李氏之祖则由朝廷授封而落户于此。千年古村,远离嚣尘,许多古建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如石牌坊、古井石槽、古戏台、砖石大门、四十八天井古宅。最后,下午4时,同学们坐上大巴,回到校园。
人文学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