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下午,由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和本科生学生会主办的参观生物博物馆活动迎来了第二次公众开放日。距离开馆时间还有半小时,博物馆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闻讯前来参观的市民以及南昌大学学生,参观人员自发的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博物馆的开门。
下午14时,在院研会和学生会成员的的引导下,观众们井然有序的进入博物馆会场,由讲解员刘中记同学给大家从生命的起源开始一一介绍各种展品:镇馆之宝化石九龙壁,鄱阳湖生态系统以及各种珍贵的脊椎动物的标本。随着讲解的一步步深入,大家逐步认识到生命发展的演化过程,认真观赏馆藏的各种珍贵标本,听的津津有味。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来认识各种动植物,而小朋友们对于平日难得一见的各种动植物标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是真的吗?”,更不要说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珍稀物种的标本,对他们而言确实是增长了见识,引发了他们对于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兴趣。
南昌大学生物博物馆拥有大量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标本。这些标本绝大部分都是由南昌大学师生在野外采集并亲手制作而成的,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积累至今,尤为珍贵。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植物以及珍稀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灵猫、华南虎、白鳍豚、中华鲟、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苏铁等。馆内还有许多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九龙壁和中华龙鸟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此次活动对于增强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生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江西特色物种科普知识的宣传;认识、引导和培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参观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地去爱惜和保护生态系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肖文磊 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