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它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人工驯化栽培的演化脉络,见证了在此地世代生活的世居民族与古茶林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延续千年不曾中止过的茶树栽培、制茶和饮茶历史与文化。2023年9月17日,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正式申遗成功。作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全球首例且唯一一例茶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跟随周雨城老师所讲授的研究生课程《遗产旅游理论与实务》,来一起探讨吧。
一、景迈山成功申遗——从中国茶到世界茶
(旅游学院研究生2023级中国史 吉勇全)
景迈山申遗的成功创造了首个也赢得了首位。
申遗是一个“证名”的过程。景迈山古茶林蕴含丰富的茶文化要素,折射出中国茶文化的厚重意蕴。申遗的成功将中国茶文化符号推向世界的舞台。
申遗是一个“聚焦”的表现。全球性聚焦促使其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刺激了古村主体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宣扬了遗产保护所蕴含的人地和谐理念,为中国在遗产领域的全球话语权的提升助力。
申遗是一个“开源”的机遇。景迈山借助“古,茶,林”树立特色品牌,以茶旅融合促进地方发展。以景迈山为点,茶马古道为线,区域茶文化为面所形成的茶文化综合体能够借此实现整体发展。
申遗是一个“保质”的选择。申遗是对遗产保护的价值取向的疏导和选择,既体现了宏观遗产政策的落实,也表明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协调共生的可能。不仅加深了当地人对遗产保护的认同,也为相似题材的遗产保护提供了可寻的路径。
二、景迈山成功申遗标志中国茶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将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院研究生2023级中国史 颜若笑)
首先,申遗成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它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杰出成就,以及中华民族祖先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中的智慧。
第二,申遗成功将为当地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景迈山茶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非遗可以为普洱市带来更大的知名度,普洱市可以借此机遇,将茶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这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第三,申遗成功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申遗成功必然会加强当地政府、居民以及更多主体对普洱茶的重视程度,他们将采取更多手段对普洱茶进行保护与宣传。
最后,申遗成功也将激发民族文化自信。茶叶与酒和咖啡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作为茶文化的起源地,成功申遗对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三、景迈山成功申遗体现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
(旅游学院研究生2023级旅游管理 盛雪泠)
首先,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它体验了我国古老的农耕智慧。
其次,景迈山成功申遗体现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景迈山古茶林不只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生态文明遗产”,此次申遗成功不仅在全球提升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大家对普洱茶文化的关注、传播了中国的优秀传统茶文化,更是“让人们听见来自大地的声音”,向全世界体现了中国对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
四、景迈山申遗成功向世人有力展示了我国茶文化、茶产业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旅游学院研究生2023级旅游管理 尧苇灵)
保护方面:通过申遗,不但有利于古茶树资源、古茶林生态系统、古茶林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各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保护,也对今后的遗产保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申遗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传承方面:该景观弘扬了当地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展现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蕴含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传统农耕知识体系,承载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多民族社会治理理念。
发展方面:该景观在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也要求当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到后续的旅游业态中,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填补了世界遗产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为云南省乃至中国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古茶园这一极其珍贵的世界人类遗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契机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