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下午15:30,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冯绪教授,应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邀请,在智华经管楼B201会议室顺利开展了题为“Love at first sight:The first stock bias of retail investors”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邵汉华主持,吸引了学院教师及本硕学生共30余人参加,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中,冯绪教授围绕行为金融领域的前沿议题,结合其团队基于某券商账户数据的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个人投资者首次股票交易经历对后续投资决策的长期影响。他指出,投资者对人生中购买的第一只股票往往存在显著的“首因效应”,即无论首次交易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会对该股票产生持续的偏好,表现为后续交易中更高的购买频率和交易金额。通过分析2013-2016年期间数十万投资者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这种“第一只股票偏差”并非源于理性学习或市场绩效,而是根植于心理学中的记忆锚定效应——首次经历在投资决策中被赋予更高权重,甚至在首次交易失败后,投资者仍表现出对该股票的执着,且这种效应并未随时间减弱,反而呈现增强趋势。
冯绪教授进一步对比了不同交易经历的影响差异,发现首次效应的影响力显著高于第二次、第三次交易,形成递减的权重序列。研究还排除了诸如股票近期收益率、行业效应等替代性解释,证实了首因效应的稳健性。他特别提到,投资者对第一只股票的偏好会引发非理性行为,如更显著的“处置效应”,最终导致投资收益受损。此外,行业层面的首因效应仅短期存在,而个股层面的影响则具有长期持续性,这为理解散户投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邢凯副教授在总结中结合市场观察指出,该研究揭示的投资者对首只股票的持续偏好,本质上反映了散户在信息不对称下依赖熟悉标的降低决策成本的普遍倾向,与现实中散户“追高坚守”等非理性交易行为形成呼应。他强调,首只股票集中于大盘股的现象暗含市场引导与认知偏差的双重影响,建议后续研究结合行为实验等方法,探索心理效应与市场机制的深层关联,为投资者规避“熟悉偏好”陷阱、提升决策理性提供了实践参考。
本次讲座彰显了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金融学科建设中对前沿议题的关注。学院将继续依托系列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实践创新,助力师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为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持续注入活力。
编辑:宋思瑶
摄影:杨衍昊 宋思瑶
审核:黄定成石唯康张风宝
领导审核:闫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