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3时40分,我院在人文楼A143开展了第八堂部校共建课,本次课程主题为:学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好地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任。课程由我院院长陈信凌主持。原江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现任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亚平教授以学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为内容,向我院部分老师、研究生以及二年级本科生进行了授课。
课上,姚亚平教授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导向,分别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鼓劲为主,切实提高我国新闻舆论的“四力”等方面的内容。姚教授指出,中国的新闻事业诞生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来就没有独立于历史进程之外,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远离在外。新闻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工具和喉舌,是国家前进的号角和鼓点。新闻报道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鼓劲为主,在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上,不是有什么就报什么,更不能假大空。他提到,在进行负面报道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能瞒报,二是要快报,三要引导,引导受众怎么看待此事。
姚教授紧接着从我国现状和国际背景出发,结合我国脱贫攻坚的新闻报道,强调当今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闻工作者应掌握科学的理论,立足中国实践,站稳和秉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切实提高我国新闻舆论的“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最后,姚亚平教授要求,新闻学的学生要摆正位置,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充分认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国人的立场、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优势,这样才会自觉自醒自强,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记者、好编辑、好社长、好台长。
新闻与传播学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