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系风采
吴毅:笔面双第一上岸——从“知行合一”到考公实战攻略的避坑指南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      浏览:

吴毅,男,中共预备党员,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班长、校教务处考试中心学生助理、江西省青年互联网信息中心实习生,以笔面双第一的成绩上岸浙江省公务员。在校期间,累计协助组织各类考试、赛事活动30余次,荣获特等学业奖学金、南昌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三方评估“优秀骨干”等多项荣誉,用行动诠释着“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

一、审慎选岗:在理性分析中锚定方向

选岗环节,吴毅秉持“实力与预期平衡”原则,总结出六大避坑指南:

地域优先,拒绝盲目试水:坚守“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的原则,江浙沪地区可放宽但需筛选经济发达县域,避免偏远岗位;家乡岗位优先。

身份优势,精准匹配条件:放弃竞争激烈的限党员岗,聚焦限硕士、限当年应届的岗位,例如国考税务系统招考量大、进面分友好(多在110-125区间),是性价比之选。

人数适中,避开两极陷阱:实时报名的国考不选千人岗,非实时报名的省考慎选个位数岗,10—30人报考区间的岗位往往竞争更均衡。

拒绝“躺平”,瞄准价值岗位:市委办、组织部等核心部门分数未必更高,反而是部分所谓“清闲岗”易成隐形卷王岗,建议参考历年进面分理性判断。

专业适配,避免独木桥:若某岗位是当地某专业唯一可报选项,慎选!此类岗位易成“必争之地”,可优先选择专业限制更宽泛但自身条件匹配度高的岗位。

应届身份,灵活差异化选择:限当年应届岗位竞争更小,浙江等省“含往届”的应届岗可结合面试自信度抉择,笔试强者可尝试往届岗扩大机会。

二、分阶备考:在科学规划中稳步进阶

研二暑假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后,吴毅于9月初正式开启考公征程。他将行测备考划分为三个递进阶段,每一阶段都紧扣“精准突破”的核心逻辑:

9月基础筑基:以粉笔980课程为基石,结合花生十三、B站优质UP主资源,按“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的顺序系统学习,边看课边手写笔记,每日复盘核心公式与解题思路,同步刷《行测5000题》夯实基础。他笑称:“言语理解初期没重视,后期补学时才发现‘语感’需要方法论支撑,建议学弟学妹别踩同款坑。”

10月专项攻坚:通过套题训练暴露短板——资料分析耗时过长,他果断集中2天时间专攻陈怀安速算技巧课,总结出“截位直除三步法”“高频考点陷阱表”,针对性刷题后,答题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25分钟,正确率稳定在90%以上。

10月中旬至考前实战冲刺:每日上午严格限时完成1套真题,下午逐题精析,用不同颜色笔标注“命题陷阱”和“高频考点”,形成专属错题本。他特别强调:“真题要打印纸质版进行模拟考,提前10分钟停笔练速度;粉笔APP的碎片时间刷题和错题集功能,是查漏补缺的‘秘密武器’。”

申论备考上,作为理科生的他坦言走了弯路:11月下旬才起步,因未刷整套题导致国考大作文未写完。“血泪教训告诉大家,8月就该启动申论,留足1个月时间练套题、磨语感,政府工作报告和政策文件要精读细品,培养‘踩点思维’。”

三、直面挑战:在平衡与坚守中突破瓶颈

在备考的过程中,吴毅并非一帆风顺。复习进入瓶颈期时,他满心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提升;班级里的事务也时不时地干扰他,打乱复习节奏;就业的压力如影随形,焦虑感常常涌上心头,这些都让他在备考路上一度停滞不前。

不过,吴毅总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复习遇到瓶颈,他就静下心来,重新学习那些有难度的课程,仔细研究解题技巧,努力从中找到突破的方法;为了不让班级事务影响学习,他把手机设置成“专注模式”,每天专门安排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来处理班级事务,让学习和班级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面对就业带来的焦虑情绪,他保持理性,只向5家以内的国企投递简历,最后成功拿到了工行管培的录用通知,用这个“保底选项”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始终把备考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从未松懈。

吴毅的备考就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较量。他没有被压力打倒,反而把压力变成了调整学习策略的机会。他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源于他对自己目标的清楚认识:考公不是一场毫无把握的冒险,而是综合考虑现实情况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坚持,是能够理智地把握节奏,而不是盲目地死撑。

四、经验传承:在分享中传递上岸密钥

回顾备考过程,吴毅总结出“三大黄金法则”:

30%刷课+70%刷题:技巧需通过大量练习转化为本能,盲目看课不刷题等于纸上谈兵;

真题为主,模拟为辅:近5年国考、目标省考真题至少刷3遍,错题要“一题三问”(错在哪?为何错?如何避免?);

心态稳则发挥稳:笔试不纠结难题(超过1分钟果断跳过),面试忌模板化(结合个人经历流露真情实感,真诚是“加分项”)。

笔试当天,吴毅的“细节经”朴实却实用:带石英表精准计时、早餐避免流食以防不适、遇难题果断跳过不纠结,这些小事背后,是无数次模拟考攒下的实战经验。

面试阶段,他强调“脱敏训练是基石,自主学习是核心”:开口难的问题可以报班解决,但也要在反复练习中摆脱模板化,通过积累时政热点、结合个人经历等方式,让答题既有“政策高度”,又有“生活温度”。

吴毅的考公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提炼技巧,在一次又一次的复盘里查漏补缺,在看似枯燥的坚持中积蓄力量。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所谓突破,不过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选岗时的理性研判、备考时的分阶攻坚、困境中的心态调适,每一步都算数。作为学弟学妹眼中的“备考标杆”,他传递的不仅是上岸经验,更是一种“坐得住冷板凳,熬得住重复功”的奋斗精神。

在南昌大学的校园里,总有这样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的光芒,从不闪耀在空想的云端,而是凝结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吴毅的故事,是一份写给所有备考者的情书——那些看似漫长的岁月,终将在你咬牙坚持的尽头,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

五、学习感悟:在沉淀中领悟备考哲学

回顾备考过程,吴毅总结出“30%刷课+70%刷题”的黄金法则,强调“真题为主、模拟为辅”,认为“复盘纠错比刷题数量更重要”。他尤其提醒:“研二暑假完成毕业论文,为备考留出3个月完整周期,是避免‘双线作战’的关键。”

吴毅的备考哲学,浓缩着对“效率”与“质量”的双重追求。他明白,考公不是比拼谁起得更早、刷得更狠,而是看谁能在有限时间内抓住核心矛盾——这种化繁为简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备考,更是未来职场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六、个人寄语:在重复中积蓄破茧力量

人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而这些突破往往藏在那些令人枯燥的重复中,藏在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中。一步一步坚持下去!青春的奋斗,现在才刚刚开始。你所有的付出,终将成为你暗处最亮的光。

供稿:崔馨云 张世回 李心怡

图片:吴毅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346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