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系风采
第六届“善读者”研究生读书交流会于人文学院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2-11-05  来源:      浏览:

(人文学院记者 徐杨讯)11月5日下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开展的第六届“善读者”研究生读书交流会在南昌大学人文楼A255会议室隆重举行。江西师范大学王龙洋老师、张锦老师,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曾献飞,胡宜老师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龙文武、党委副书记胡邦宁、副院长刘小川,杜吉刚老师、何志钧老师、骆耀军老师、管华老师、刘庆老师和三院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会议伊始,刘小川副院长代表南昌大学师生对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师生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他指出学生在读书中实现专业发展,增强反思能力、丰富提高自我,研究生读书交流会不仅顺应了学术的发展方向,也顺应了跨学科的趋势。

随后,龙文武书记致辞。他提到读书会不仅激发了研究生学术的热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增进了三校师生的友谊。他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的话“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来激励同学们多阅读,并表达了对此次读书会的深厚期望。

各学校参与活动的同学依次进行读书分享,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廖姝婧同学根据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导论》中对民族自强自立的论证向我们说明了当代中国自信自强的必要;潘燊孺同学借《棋王》一书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韩梅同学分享的《群体性孤独》和刘丽丹同学分享的《艾萨克·阿西莫夫作品的哲理性分析——基于基地系列》都探讨了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前者主要讨论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回归传统以及重新思考互联网本来的角色的答案,后者思考了机器人的三大定律,分析文明的人类生态要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中产生。

评委老师们称赞选手们的思维逻辑,和读书体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同时,老师们根据选手分享的观点提出更深刻的思考建议。胡宜老师针对韩梅同学“手机拉远了现代人的心理距离,所以我们应当回归传统”这一观点提出疑问:“科技一定改变生存状态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将现代社会性问题归结于手机太笼统。”有效引导在场同学进行思考,提升阅读思辨能力。

分享之余,各校朗诵者声情并茂地演绎了《青春中国》《追忆袁隆平、吴孟超院士》《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视听盛宴,展示了当代大学生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爱党爱国的情怀。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最美朗诵者”,由评委和嘉宾为获奖同学和朗诵者们颁发荣誉证书,其中我院潘燊孺、廖姝婧、刘丽丹同学荣获二等奖,赖昊、徐杨同学荣获“最美朗诵者”称号。

此次读书交流会不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增进了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以及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之间的深厚友谊,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第六届“善读者”研究生读书交流会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346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