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状况分三类,一类是疾病,二类是健康,三类是亚健康。据相关调查表明,全国人口中有100万人患有心理疾病。而心理问题既不属于健康、也不属于疾病范畴,它是人类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心理的亚健康。例如,自私、妒忌、偏执、冷漠、自卑、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等不良情绪,都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这些情绪又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或因某件事、或因某个人,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期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情绪。例如,某人因别人工作成绩比自己好,出于妒忌心理,四处找别人弱点,说别人坏话怪话,不是想着靠自己努力赶超别人,而是企图用这种办法击垮对方,这就是一个病态、心理有问题的具体表现。与社会上其他弱势人群相比、与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健康状况都要好得多,他们毕竟是通过一番竞争、一番挑选,较为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这个门槛。
大学生和研究生应该并入心理健康人群范围。 正因为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高,寄托的希望就大,受关注的程度也更多。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许多家庭的心,所以对个别采取极端方式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大家就容易以偏概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出现了多么可怕的情况。其实,其他社会群体,心理问题同样存在,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被人关注,也就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学生和研究生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只是不应夸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和研究生正处青年期,是人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又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例如,难以适应环境。大学生和研究生从激烈的竞争中过来,从高中升入大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容易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再如,择业问题。很多学生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等。 "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多种渠道进行化解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它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化解它。实践证明,文化层次越高越能化解心理问题。人们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一是社会环境,二是生物因素,三是自身的修养, 何克认为, 读书是提高自身修养最好的途径。通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是化解自己心理问题最好的 "良药"。有了丰富的知识,受到较高层次的教育,人的修养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对问题的看法、事情的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全方位的思考和把握。例如,对于个人的升迁荣辱,有些人看得很重,一旦无法实现,就会产生一些扭曲人格的心理问题,如任其"泛滥",不仅害人还害己,后果不堪设想。而自身修养好的人,产生这种心理问题后,他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如以淡泊名利或另找精神寄托等方式化解。学校心理辅导应该有三个层面:健康的校园氛围,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把健康的心理传递给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 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设立心理辅导室,对极个别出现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校的心理辅助工作应该是"让迷茫的人不再迷茫,让痛苦的人告别痛苦,让平庸的人不再平庸,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是最高明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