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系风采
前湖“研”讲|第15届“南小研”微讲堂(第162期):香樟博声宣讲团授课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      浏览:

以学促行,以行践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我院学子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进一步推动青年学子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自觉将“小我”理想融入祖国“大我”的建设中,12月16日18:30,建筑与设计学院邀请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依托腾讯会议线上宣讲,宣讲由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考察调研时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胡鹏以《从“六尺巷”典故中汲取基层治理之道》为题,分享了自己在“六尺巷”典故中的所想所感所得,倡导同学们在新时代,青年学子应从“六尺巷”典故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毛颖以《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为题,讲述到语言文字工作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在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她借助“结绳记事”“刻竹记事”“书同文字”等文字发展历史,结合自身语言文字学习体验,阐述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并引导大家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利用专业特点为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李娜以《胜负之外求圆满——批判性思维与求同存异》为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背景,分析了青年学子面对不同的观点,该如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她指出批判性思维正是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创新人才的核心要求,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和突破口,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秉持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精神,面对分歧时求同存异,科学形成论证,达到和而不同。

通过本次宣讲活动,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致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和弘扬青年的责任感,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未来,我院将继续举办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助力我院学子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张昕

审核:周志仪  陈瑞麟  张昕

版权所有©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346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