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湖论坛第二季第十一讲——《我们的今天与未来》 五月五日晚上七点,“前湖论坛”第二季第十一讲在研究生院108教室开讲。今天的讲座的主题是《我们的今天与未来——浅谈博士生的生活及我的科研》,主讲人王秀峰,是理学院2008级工业催化专业博士生,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他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Chemical Communication杂志(影响因子5.34)发表的一篇论文已经被引用了17次(截止到2010年4月25日),另有一篇论文发表在Elsevier的Inorganica Chimica Acta杂志(影响因子1.94)上。 何为“博士”?王博士从中国古代的行政机制中及英文文化这两个角度做了解释。接着以一段很诙谐的视频开始进入讲座的主题。关于“博士是怎样炼成的”这个话题,王博士的看法有三点。第一:充足的时间。攻读博士期间,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研究。如果是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一个传统的课题,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从前人的研究中搜寻自己的资料;如果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那么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尝试多种方法。第二:做研究要有好的想法和点子,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往往一个很小的区别于传统研究方法的细节,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运气也是一种实力,往往也是好的判断力和精神反射的体现,因为运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就要看我们的把握了。 王博士做的是关于氢化酶的研究,当地球上所储存的矿物质能源被消耗殆尽时,氢气以其在太空中有丰富的储备,清洁,质轻和可从水体中获得等一系列优点,成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氢化酶就是一种制氢气的中间催化剂。王博士每每以轻松诙谐是视频向我们描述化学研究的内容,也向大家展示了在反复乏味的实验后获得成功的实验结果的喜悦。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台下的观众还想了解的更多。一个理学院的同学和自己的学长讨论起氢化酶的产率以及他们实验室现在使用的产氢的工艺。还有同学则是更加关心攻读博士学位后怎样合理协调生活与实验科研时间。在交流环节结束后,学术部部长给主讲人颁发了证书,并感谢大家能够来参与“前湖论坛”。(研究生会 采编部 孙蕾报道)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南昌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330031) TEL:0791-83969827 传真:0791-8396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