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良师益友
活动新闻
学术天地
生活常识
生涯规划
导师助我成长
发布时间: 2014-06-05 02:18:23  文章来源:  浏览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导师——苏树华教授。
  我的导师,苏树华教授,是一位学术与修行并重的居士。苏树华,男,1961年10月生,山东省梁山县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被聘为我校教授,江右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洪州禅》、《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译释》、《大话佛家智慧》、《中国佛学各宗要义》、《悟心归元》等八部专著。
  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是在我考研复试面试的时候,苏老师在了解我看过几本佛经的时候,问我会不会认为佛教的东西很消极,怎么看待佛经里说的话。我说不会,佛学博大精深,虽然并不是很懂,但我知道既然能流传两千多年,肯定有它存在的意义,佛学讲的是对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我认为说它消极的,应该是一个片面的观点。在问完其他问题后,苏老师感觉我不会太固执己见,看待问题比较融通,说我比较适合学佛学。当时并没有想过要往这个方向深入,对佛学还是有点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只是会心地笑了笑,后来也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在选导师的时候也没有选苏老师,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国庆假期回来后,我们硕士点最终还是安排我为苏老师的学生,差点与苏老师失之交臂。这时才好好地想了想这个问题,也回想了面试时苏老师对我的期望,马上在研究方向上做了心理上的调整。我想苏老师对我的感觉也体现在这一方面吧。有的时候过来人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应该怎么走。当一个人一眼就把你看穿,而你却看不懂对方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找到老师了!
  在与苏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苏老师问我对哪个方向比较感兴趣,我说我喜欢道家逍遥无为的思想。苏老师说:“道家比较难进入,你可以试试由佛入道,佛学里面有很多法门,可以直接证入心地,儒释道的终点都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一样。”我听到这番话才感觉真正找到目标和方向,苏老师后面的一番话更彻底地打消了我的顾虑:“佛法是不违背世间法的,还有补益作用,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更有意义。”我平时话不多,更多地是聆听。苏老师又跟我说了很多后,看着我说:“你虽然没说话,但是你在体认我说的。就像花苞,在不断地吸收、集聚能量,迟早会有绽放的一天。”我当时就震惊和震撼了,能说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不足为奇,老师竟能说出我内心的状态,连我自己都没有仔细想过。更奇的是用“体认”这个词,这个词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之前也没有跟苏老师透露过我对这个词情有独钟,个人认为这个词是学习道家思想的关键,就是对“道”的体认。
  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跟苏老师学习佛法并且修行。苏老师便给我列了一些书目,也送了两套书给我,传了我莲花印,叫我依法而修。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有不同的体会。经过近半年的基础修法后,再次向苏老师求法,发愿修心密的最高最殊胜的心中心秘法。心中心秘法有严格的仪轨,一旦开始修,中间不能停,要修近三年,直至圆满。苏老师见我如此精进,便欣然答允,为我灌顶授法。修法后,各中有形、无形、究竟利益,惟自证自知,难向外人道也。唯有勤行精进,克期求证,方能报答苏老师于万一。
  我是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才来考研的,在深圳工作的两年中,虽然给我升职两次,即将第三次升职。但总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看不到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没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可言。我想起了高中时看到的一句话:“孙武是一个精神世界非常丰富的人。”我就在想精神世界非常丰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是不是让他在我这样的环境中也能过得很自在?为了寻找答案,为了找到能够打开我的困扰的钥匙,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考研!在遇到苏老师后,我在微信里发表了这样一段话:“今有人焉,具大丈夫之魄力,毅然而决,扫荡前此种种,仍从根本上下手。天不负苦心者,必悯其诚苦,自然善知识应运而至,为之启发,为之决定,为之付授;彼亦依法虔修,不为外论邪见所阻,从此日有进益。”这也是我从做决定时到遇到苏老师后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苏老师看到我的这段文字后,少有的在我这点赞了,别人可能看不懂,苏老师可是看的非常通透,非常清楚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强烈感受。
  苏老师给我们开了一门课,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有位同学冒昧地问苏老师:“您信佛吗?”苏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的信不是你所谓的信,就比如我从北方来,年年都能看到雪,你在南方从来没见过雪,你会有信不信有雪这样的疑问,雪是什么样子的疑问,而对于我来说,雪是真实存在的,我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不存在信与不信的问题。”苏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将学术和修行融入在自己生命中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在体证佛法。正如冯友兰先生说:“我是一位有思想的人,并且是一位按照自己思想生活的人。”苏老师就是一位有修行的人,修行人的境界不可臆测、不可思议。
  导师的作用重在一个“导”字。是在大的方向上和关键点上做一个引导作用,不是像本科生一样还是知识的灌输,具体怎么学习、看书、修行,还得靠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我不会因为小的问题去问导师。如果一个学生连导师列的书都没看完却天天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书上都有答案,这是不可理解的。正如杨绛给一位高中生的回信中说的一样:“你的问题主要在于书读的不多而想的太多。”有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暂时地把问题悬置,心里有这个问题的意识,终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这也是为学的一个方法。每个学科专业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在佛法修证里,很多时候不是要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心行证到了那一步。但是,在大的问题和关键点上,还是要导师来为之决定。
  佛法即是心法,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说过:“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佛法是哲学之母,可以补充科学的不足。”就连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还说:“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佛法是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学佛是学佛的智慧,意境跟佛一样,能使人变得聪明、善良、心胸宽广。感谢苏老师的循循善导,我已经找到这把钥匙了。
  在苏老师的引导下,在苏老师身教胜于言教的影响下,我已经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升级的能力。苏老师只要在那里,不用特意地教导我,我自然会照着做,我会因为老师的存在而自我成长。就像一颗如如不动的太阳,只要存在于天上,不用特意跑到小树旁边去送去光,小树会受惠于太阳的光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