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高校宣讲团间交流互鉴,进一步实践“朋辈审课、宣讲互评”的讲师培养新模式,11月22日晚,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与广西大学“00后”君武青年讲师团开展联合宣讲活动,双方宣讲团共5名讲师分别作主题宣讲。
莫愿芝以《以青春之名,扬奋斗之志》为题,结合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回顾历史与当代青年的奋斗故事,层层递进带领听众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将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呼吁当代青年用奋斗实现梦想,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胡鹏以《从“六尺巷”典故中汲取基层治理之道》为题,围绕“六尺巷”这一礼让和谐的传世佳话,从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角度进行介绍,全面解读“六尺巷”中的基层治理之道,进而引出新时代下对“六尺巷”的全新诠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深蕴的和平基因,也彰显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龚芯沅以《织梦乡村:非遗传承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华彩乐章》为题,从新质生产力入手,分析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与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带领听众了解新质生产力如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相结合,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戴林沁以《真理的味道为什么是甜的》为题,通过“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成红糖水蘸着吃”的故事,指出真理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无数仁人志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宣讲回答了“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播下一颗什么样的种子”这一问题,勉励青年们严于律己,保持独立思考,勇敢做正确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周洋舟以《八桂大地风光好,石榴花开别样红》为题,从人民币的“民族情怀”引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广西时对广西民族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部署,讲述青年喜闻乐见的“螺蛳粉”和“广西三月三”节日背后的民族故事,配合现场民族山歌演唱,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指出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与意义,激励广大青年积极维护民族团结进步。
在交流研讨环节,双方就宣讲课程建设、讲师培养体系和理论宣讲模式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广西大学“00后”君武青年讲师团负责人李杰建议,在课程选题方面,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在深入领悟宣讲内容的基础上,丰富“讲”的形式,注重分众化、对象化的理论阐释。我校“香樟博声”宣讲团负责人官欣建议,在宣讲备课过程中,应当挖掘大主题中的小切口,增加互动环节设置,更好地达到与听众共情共鸣。
通过本次联合宣讲,讲师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理论宣讲的使命感,明确了今后宣讲工作需努力的方向。凝聚青春力量,砥砺使命担当。“香樟博声”宣讲团将继续拓宽交流平台,把宝贵经验“请进来”,让优秀课程“走出去”,以联学联讲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同时,加强青年的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
文字:王春 毛颖
图片:刘文超